土鳖唢呐,凭什么火到吹走半个互联网的魂?
怪物马戏团 | 文
如今,谁才是中国乐器的扛把子?
换成是7、8年前,大家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绝对不会想到答案有可能是唢呐。
这玩意儿平时是要拆开的
在2016年,老导演吴天明的遗作《百鸟朝凤》虽然素质上佳,却几乎无人问津,制片人不得不当众下跪求排片。就在那时,大众对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印象还大多停留在红白喜事的范畴,而且浑身裹着一种近乎被淘汰的悲凉氛围。
《百鸟朝凤》
结果在接下来的五年里,这乐器却变得一年比一年火,而且一年比一年潮。让大家清晰地意识到人永远也琢磨不透社会接下来会流行些什么。
请 勿 模 仿
仔细观察的话,我们会发现唢呐正在以“流氓”独有的姿态全方位入侵中国互联网。这场“入侵”有着超高的覆盖度,从高雅到俗气,从炫酷到鬼畜,每个层面都突然出现了这种存在感极强的乐器。
来自@八云兔不秃的死亡恶魔人
如今唢呐的身影在影视作品中越来越常见,有主播因其出名,在那些你平时可能不怎么关注的频道,还能看到痛失长发的杀马特在借用唢呐抒发自己的情绪,仰天啸叫告诉你什么叫▃▂悲鬺EΜO_﹏ゥ。
还有那种,你懂的
所以它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?
其实唢呐的火,早在15年就有了兆头。唢呐在那时开始出现在面向年轻人的影视作品里,像《大圣归来》,就重新把《小刀会序曲》这样的唢呐名曲带回大众视线。
但要说它火起来的根本原因,却和鬼畜脱不开关系。在2015年,有人尝试把《武林外传》中燕小六吹唢呐的片段剪辑成各种动漫名曲,获得百万+的浏览量。虽然这时大家感觉火的是燕小六而非唢呐,但影响是潜移默化的。
其实唢呐的某些特技一直就挺鬼畜的
到了17年,这段燕小六的鬼畜突然又火了,最高的鬼畜视频播放量甚至超过700万,而且效果越来越魔性。当时,可能真的没有燕小六没“吹过”的曲子,几乎所有的ACG名曲都有了唢呐的鬼畜版。
同时,一个叫唢呐哥阿圣的UP主开始在B站和油管上传唢呐演奏视频。他有些像一个真人版燕小六,虽然穿得潮了很多。在当时,你确实经常能在燕小六鬼畜的相关推荐里看见他。
阿圣用唢呐吹了很多现代名曲,从《权力的游戏》主题曲到《Despacito》,他的演奏基本功扎实,对原曲的改编也恰到好处。
阿圣的《LEMON》
在他这里,唢呐不再土鳖,而是确实能正常表现乐曲的情绪。但奈何唢呐本身的气质还是太独特,导致这些改编曲的韵味听起来都有些跑偏。可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气质,让网友们开始在弹幕和评论里玩梗,使得唢呐的整活天赋崭露头角。
《数码宝贝》
《权力的游戏》
另一边,正经一点的文化也在逐渐“找回”唢呐。比如2017年的电影《闪光少女》里,有一段中西乐器battle的片段。在对决的高潮,民乐一方祭出了唢呐这个大杀器,接下了对手抛出的满是半音的《野蜂飞舞》,然后用国乐特有的“散板”将节奏彻底带偏,嚣张地接上《百鸟朝凤》获得优势。
散板是一种非常随性的节拍
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,唢呐自身的意义已经开始逐渐被年轻一代发掘,不再是一个只能用来整活的乐子了。当时,正是古风音乐盛行的日子,河图和银临这样的乐手正火,周深和徐梦圆也才推出自己的成名曲。作为民乐器代表之一的唢呐,自然也受到了更多关注。
带着这种铺垫,流行文化圈步入了唢呐即将更火的2018年。从这时起,可以发现唢呐作为乐器的一面,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认可。在B站上,诸如谭晶的《九儿》这样的视频播放量突破数百万,人们开始察觉到唢呐的爆发力和感染力。
这一年,唢呐相关的演奏视频流量也在变多。人们的关注点从业余爱好者的演奏逐渐转到专业演奏会,这时,很多人才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乐器也是可以登上高雅舞台的。
这个近千万播放的视频是唢呐大师郭雅志的演奏
在鬼畜界,唢呐的名声更是逐渐壮大,有人把水浒传的BGM放到《指环王》和《复仇者联盟》的经典片段上,让甘道夫和美国队长通通变成梁山好汉,这种恶搞更像是一种反向的文化入侵。
来自B站UP@音乐集
到2019年,出现了一位让唢呐彻底走红的关键人物,他的爆火看似突兀,实际上经历了各种铺垫。
这就是如今在B站有众多粉丝的UP主浑元Rysn,他总是一身标志性的黑色套头装,只露出嘴巴和双眼,头上还戴着蓝色套头耳机。
他的视频光是看名字都让人想笑
《一拳超人》:黑精
浑元Rysn几乎可以用唢呐改编任何流行乐曲,而且演奏得极为传神,给人一种整个乐坛都在结婚或者过头七的感觉。再加上他自信且魔性的舞步,黑色轮廓随着音乐荡漾出匪夷所思的特效,把唢呐的鬼畜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谏山创,这个送给你
由于浑元Rysn的个性装扮,粉丝们把他称为“中东悍匪”。这名字不止适合他狂放的台风,还很贴切唢呐的起源:它确实是一种源自中东的乐器,只是在接近2000年的岁月后,逐渐有了我们的民族特色。
在这活力十足的演奏视频中,大家经历着弹幕的狂欢:“唢呐一响,爹妈白养”、“没有二胡拉不哭的人,没有唢呐送不走的魂”等梗随处可见。人们发现了唢呐在现代文化圈称霸的巨大潜力:还有什么比它更适合给恶搞内容配乐呢?
唢呐版黑人抬馆
互联网上,梗总是走了又来,普通梗的生命力极为有限,今天大家还在为之狂欢,下个月就可能无人问津。但对于那些自身有文化底蕴的梗来说,恶搞向的流量总会为它们带来严肃的关注。
唢呐就是这样的例子,虽然它经常出现在整活视频里,但认真发掘其音乐性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在B站,还有一个名叫祖娅纳惜的音乐UP主,属于虚拟偶像团体VirtuaReal Star。她在2020年发过一首叫《囍》的翻唱单曲,曲子虽然是电音风格,但加入了很多中国乐器,其中尤属副歌的唢呐夺人耳目。
光是看唢呐携着激昂与狂放杀出来时的弹幕反应,就能感受到其魅力了。这首曲子编曲非常出色,目前播放量已经超过2000万。除开祖娅纳惜以外,越来越多的新古风乐手在使用唢呐这样张扬的民族乐曲,甚至将其和花腔等西洋音乐元素结合。
祖娅纳惜《囍》
如果说曾经的“古风”音乐还有种笨拙和“尴尬”的感觉,那如今这类风格已经逐渐成熟。它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,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日渐深厚,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也愈发自然,唢呐在其中找到了用武之地。
《黑神话:悟空》预告片中的唢呐
由此不难看出,唢呐已经开始完美地融进流行文化,而且在这场复兴中没有丢失自身的文化底蕴。
曾经我是真的嫌弃唢呐土鳖,但现在,我和千万人一样诚心觉得它帅爆了。
唢呐的走红看似巧合,其实也是必然。它身为“乐器流氓”,音色有极高的辨识度,本身就非常抢眼。
此外,还有个重要原因:唢呐虽然为定调乐器,却在93年被音乐家郭雅志改造过,加了一个部件,可以吹奏半音。那之后的唢呐变成了12音乐器,这直接决定了它可以吹奏各种现代音乐,就像是钢琴有了黑键。
更别提它还有加键版的
而很多人认为的唢呐一般只用在红白喜事上,也是个误解。其实去看看唢呐的名曲就能发现,它的曲子一直在表达世间百态,只是因为其过于接地气,所以多被用在民间祭礼上。这种接地气的能力,让它成了乐器里的土味代表。
但实际上,全世界的新潮文化都会向传统文化取经。就比如同样民族色彩浓厚的爱尔兰哨笛,原本一股凯尔特酒鬼农夫跳舞味,但在一番处理后,它撑起了《泰坦尼克号》这样的爱情大片。
爱尔兰哨笛女王Joanie Madden
再比如浪漫的萨克斯,也曾被歧视了很长一段时间,因为音色太骚,进不去军乐队也进不去交响乐团,是爵士乐的兴起救了它。萨克斯确实骚,唢呐也确实皮,但它们就仅限于此吗?当然不是。
谁说乐器不能骚一点
其实,唢呐的现代名曲也很少和红白喜事挂钩,它体内蕴含的力量早已突破民俗礼乐文化的束缚。听一听《黄飞鸿》《水浒传》的配乐就可知,唢呐的气场已经融入了那种我们特有的英雄主义。
当吹奏高音时,它看似单薄的音色带着颤悠悠的气场向上扬,听似行将坠毁,谁知直接一飞冲天破了云霄,稳如鹰隼。唢呐不会被其他乐器盖过,只有它带偏别人,没有别人带偏它,这种嚣张的反叛姿态极具魅力,可以说,唢呐的演奏就像是音乐版的大闹天宫。
而唢呐接地气的特点,也让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过于维护传统文化的人“出警”。在保护传统文化时,人们往往容易将其视为文物,可文物的归属是博物馆,而文化是活的,脱离生活就逐渐干涸。
传统民乐就像是戏剧和相声,盛行时是属于平民的艺术;给它们扣上“高雅”的帽子,它们就逐渐被淘汰了。所以虽然唢呐的复兴和鬼畜文化息息相关,但这恰恰是一种对其接地气属性的回归。在现代社会,“接地气”和“农村土味”早就不能简单画上等号了。
连莎士比亚都写了一堆荤段子
唢呐的复兴,从某种程度上也能窥见近年来民族文化意识的复兴,以及对传统文化保护态度的转变。在这种复兴和转变中,它成了一个象征。
由生至死,人间百态,五尺微童与耄耋老人,全站在这根细细的乐器上。喜怒哀乐,雅俗共行,嬉笑戏子和英雄豪杰都融进木管中的千年历史……唢呐的声音里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所有,现在终于接上了我们这一代。
这样一想,区区鬼畜怎么会是在拉低它的身段呢?
-END-